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
(2008年11月27日山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2年1月13日山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于修改〈山東省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等二十五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25年7月31日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關于修改〈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車輛和駕駛人
第一節 機動車和機動車駕駛人
第二節 非機動車
第三章 道路通行條件
第四章 道路通行規定
第五章 交通事故處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遵循科學規劃、依法管理、高效便民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領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經費,完善道路基礎設施;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交通事故應急機制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定期評估機制,落實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組織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職責做好本轄區內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督促有關單位落實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自然資源、規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大數據、氣象、郵政管理等部門和單位應當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機制,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應的道路交通工作。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做好所屬人員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和所屬車輛的管理工作,落實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責任制度。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法治教育的內容。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知識融入素質教育和校園文明建設。
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應當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內容,加強對社會公眾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第六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嚴格按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核發機動車駕駛證、實施安全檢查、加強道路巡查、治理超速超載和處理交通事故,定期對機動車駕駛人組織安全教育,切實維護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推廣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管理方法、設備,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現代化水平。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綜合應用信息技術,遠程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交通事故、辦理其他交通服務管理業務。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依法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義務;有權勸阻、舉報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報告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鼓勵單位和個人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組織指導下,提供道路交通安全志愿服務。
第二章 車輛和駕駛人
第一節 機動車和機動車駕駛人
第九條 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登記后,方可上道路行駛。
對登記后上道路行駛的機動車,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根據車輛用途、載客載貨數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況,定期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第十條 公路營運載客汽車、旅游客車、危險物品運輸車、重型載貨汽車、半掛牽引車以及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車輛,應當安裝使用行駛記錄儀,并保持行駛記錄儀正常運行。公路營運載客汽車、旅游客車、危險物品運輸車等車輛安裝的行駛記錄儀應當具有衛星定位功能。
第十一條 注冊登記的營運載客汽車、載貨汽車和半掛牽引車的車門上應當按照規定噴涂單位名稱、核定載客人數、核定載質量等內容。
重型、中型載貨汽車及其掛車車身或者車廂后部應當粘貼符合技術條件的反光標志。
第十二條 教練車應當符合國家標準和相應技術要求,懸掛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核發的教練車號牌,安裝教練員可以控制車輛行駛的安全裝置,兩側車門噴涂單位名稱。
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政府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管理規范的校車運營與管理機制。
校車應當符合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并噴涂或者設置統一的專用標志。
禁止貨運汽車、拖拉機接送、搭載學生和學齡前兒童。
第十四條 改裝機動車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條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加裝機動車渦輪, 不得擅自改動燃油管路、排氣管和消音裝置,不得擅自從事其他改變機動車已登記的結構、構造或者特征的活動。
禁止機動車安裝和使用影響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正常監測的裝置、材料以及妨礙行人或者其他車輛安全通行的照明、音響等裝置。
第十五條 從事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的,應當依法登記和備案。機動車維修單位維修車輛實行登記制度,登記內容包括送修人的身份信息、車輛號牌、車輛識別代號(車架號碼)、發動機號碼以及承修項目等資料信息。
機動車維修單位發現送修車輛有盜搶、拼裝、交通事故逃逸嫌疑的,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并配合調查。
第十六條 公安、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商務、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機動車強制報廢制度,加強對車輛報廢相關活動的監督管理,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及時查處銷售、拼裝、改裝和非法回收報廢車輛的行為。
第十七條 報廢機動車回收單位應當具有法定資質。報廢機動車回收實行登記制度,對回收的報廢機動車,應當如實記錄報廢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信息、車輛號牌、車輛識別代號(車架號碼)、發動機號碼等資料信息。
報廢機動車回收單位應當向報廢機動車所有人出具報廢車輛回收證明,及時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注銷登記。
第十八條 機動車駕駛證申請人,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和駕駛技能,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考試合格后,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核發機動車駕駛證。
第十九條 駕駛人駕駛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前,應當對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性能進行認真檢查;不得駕駛安全設施不全或者機件不符合技術標準等具有安全隱患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
提倡機動車駕駛人具有一年以上駕駛經歷后再駕駛車輛進入高速公路行駛;駕駛經歷不足一年的,應當由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駕駛人陪同。
第二十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并及時更新相關信息,為單位和個人依法查詢提供便利。
第二節 非機動車
第二十一條 對規定種類的非機動車實行登記管理。應當登記的非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前,必須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需要登記的具體種類由省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規定。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非機動車登記,應當簡化手續,便民快捷。
自行車不實行登記制度。
第二十二條 申請非機動車登記的,應當提交下列證明:
(一)車輛所有人身份證明;
(二)車輛來歷證明;
(三)車輛出廠合格證明或者進口證明;
(四)省人民政府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證明。
第二十三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受理登記申請,對符合條件的,應當當場辦理登記手續,發放號牌;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向申請人說明不予登記的理由。
非機動車號牌式樣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規定并監制。
第二十四條 駕駛已經登記的非機動車上道路行駛,應當按照規定懸掛號牌,并保持號牌清晰、完整;不得轉借、挪用非機動車號牌;不得使用假冒、失效的非機動車號牌。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買賣非機動車號牌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非機動車號牌,不得使用其他非機動車的號牌。
第二十五條 已經登記的非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車輛所有人應當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轉移登記。
非機動車號牌丟失的,車輛所有人應當持本人身份證明到原號牌發放機關補領。
第二十六條 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的非機動車。
對依法需要登記的非機動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拼裝,不得改裝其動力裝置、速度裝置,不得加裝影響行駛安全的裝置。自行車、人力三輪車不得加裝動力裝置。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建立協作聯動機制,對拼裝和非法改裝、加裝的行為,按照規定處理。
第二十七條 從事租賃非機動車業務的單位應當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的車輛,配備專門管理人員,加強車輛檢測、維護和停放秩序管理。
第三章 道路通行條件
第二十八條 新建、改建、擴建道路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應當與道路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道路交通安全設施達到規定標準的,道路方可投入使用。
農村公路防護、排水以及交通標志等交通安全和其他附屬設施應當及時進行養護,確保正常使用。
第二十九條 道路交通安全專項規劃應當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并與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做好銜接。
在道路、停車場和道路配套設施的規劃、設計過程中,規劃部門應當征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公安機關交通管理等有關部門,對城市道路沿線的重大建設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確定管理目標,制定實施方案。
道路沿線大型建筑改為商場、會展、娛樂、餐飲、學校等可能影響道路交通的,規劃部門應當在批準前征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
第三十一條 道路或者交通設施養護、管理部門應當保持道路路面平整、設施完好,保證照明、通風、排水等設施的正常運行,合理設置指路標志、減速裝置和設施,并根據危險程度以及道路環境狀況在長坡路段設置車輛緊急避險區。
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周邊地區和容易發生危險的路段,道路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要求,設置限制速度等交通信號和安全設施。
城市主干路、主要商業區等無障礙需求比較集中的區域的人行道,應當按照標準設置盲道;城市中心區、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和集中就讀學校周邊的人行橫道的交通信號設施,應當按照標準安裝過街音響提示裝置。
增設或者調換限制速度、禁止直行、禁止轉彎和禁止鳴喇叭等禁令性交通標志、交通標線時,應當在實施五日前向社會公告,并廣泛進行宣傳。
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和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應當科學合理設置,并根據道路交通安全狀況適時調整;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置、移動、占用、損毀。
第三十二條 盲道、人行道應當保持安全、暢通。在盲道與路口連接處,應當設置無障礙坡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或者損毀盲道、人行道及其設施。
第三十三條 利用立交橋、人行過街天橋懸掛、張貼物品或者橫跨道路設置橫幅、架設管線等,不得遮擋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和交通技術監控設備,不得妨礙安全通行。
對遮擋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和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的樹木,有關責任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進行修剪。
第三十四條 城區公共停車場(庫)、公交場(站)建設應當納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與城市建設和改造同步進行,注重利用地下空間并兼顧防災減災、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
新建、改建、擴建文化、體育、科普場(館)等大、中型公共建筑以及商業街區、住宅小區、旅游景區,應當按照規劃設計和城市發展的需要配建、增建停車場(庫)。停車泊位不足的,應當及時改建或者擴建。建筑區劃內,停車泊位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配建的停車場(庫)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使用,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門在工作中發現停車場(庫)被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的,應當及時將相關情況通知規劃部門或者其他具有相應管理權限的部門。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按照規劃和標準建設停車場(庫)或者配建專門的停車場地。鼓勵單位停車場對社會開放。
公共停車場(庫)應當在出入方便的位置設置殘疾人車輛停車專用泊位和明顯標志,配備必要的無障礙設施,其他車輛和人員不得占用。
第三十五條 對停車位不足的城市街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狀況,在城市道路范圍內施劃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泊位,設置交通標志,限定停車時間。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法設置、撤除、占用停車泊位,設置停車障礙。
第三十六條 國道、省道沿線的加油站、停車場、客貨運站場等,應當在出入口與公路交接處兩端設置符合國家標準的黃色閃光警示裝置或者反光警示樁,并設置減速設施。
第三十七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媒體、交通誘導電子顯示屏等及時播發道路路況以及氣象臺提供的異常天氣預警信息,為公眾出行提供方便;遇有異常天氣時,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實施禁止通行、限制通行等措施并設置指路標志,向社會公告管制的原因、持續時間和繞行路線。
第三十八條 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有條件的,應當設置公交專用車道和港灣式停靠站臺。開辟、調整公共汽車的行駛路線、站點,審批部門應當事前征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沿線居民的意見。
公路客運車輛在城市道路上應當按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路線行駛。
第三十九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城市客運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交通狀況,在城市道路范圍內合理設置出租車臨時停靠站。
第四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道路擺攤設點、堆放雜物或者從事其他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活動。
臨時占用道路從事大型活動的,應當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審批。經批準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及時發布公告。
第四十一條 除應急施工作業外,經批準占用道路施工作業的,施工單位應當提前五日向社會公告,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批準的路段和期限內進行;
(二)在作業區周圍設置圍擋,夜間在圍擋設施上設置并開啟照明設備;
(三)在距來車方向不少于五十米的地點設置施工標志或者注意危險警告標志,夜間在距來車方向不少于一百米的地點設置反光的施工標志或者注意危險警告標志;
(四)施工作業人員按照規定穿戴反光服飾,注意避讓來往車輛。
道路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加強監督管理,督促工程按時完工;符合通行條件的,立即恢復通行。
第四章 道路通行規定
第四十二條 禁止機動車駕駛人疲勞駕駛。機動車駕駛人連續駕車行駛不得超過四個小時,停車休息時間不得少于二十分鐘。
機動車駕駛人在行駛中應當保持車輛安全間距。
大型客車、重型中型載貨汽車和公共汽車以及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車輛,右轉彎時應當停車觀察后通行。
第四十三條 在同方向劃有二條以上機動車道的,載貨汽車、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拖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摩托車應當在最右側的機動車道通行。
專門用于場地競賽的車輛不得上道路行駛。
第四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道路和交通流量等情況,劃定動力驅動三輪車、四輪車等車輛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的區域和時段,規定運輸砂石、渣土、土方、建筑廢棄物等散裝物料車輛行駛的線路、時段和限速標準,設置交通標志,并向社會公布。
第四十五條 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必須嚴格遵守限速規定,在限速標志、標線標明的速度內行駛,不得追逐競駛;在沒有限速標志、標線的道路上,機動車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最高行駛速度。
第四十六條 機動車借道通行或者變更車道應當提前開啟轉向燈,按照順序依次行駛,并遵守下列規定:
(一)讓所借道路內行駛的車輛、行人先行;
(二)不得妨礙其他車輛、行人正常通行;
(三)不得頻繁變更車道;
(四)不得一次連續變更二條以上機動車道;
(五)左右兩側車道的機動車向同一車道變更時,左側車道的機動車讓右側車道的機動車先行;
(六)在車道減少的路口、路段,遇有前方機動車停車排隊等候或者緩慢行駛等情形,交替通行。
第四十七條 機動車在道路上停放或者臨時停車時,應當沿順行方向靠邊停放,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劃有停車泊位的路段,應當在停車泊位內停放;
(二)在路面寬度不足九米的道路上,不得并列雙向停車;
(三)不得在禁止停車或者妨礙交通的地點停車。
夜間或者在風、雪、雨、霧等低能見度氣象條件下臨時停車,應當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示廓燈、后位燈。
第四十八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發現機動車在禁止停車的道路或者其他妨礙交通的地點停車的,應當先實施語音告知提醒,勸其在規定時限內駛離;機動車未在規定時限內駛離的,依法予以處罰。
第四十九條 非機動車、行人遇有障礙借用機動車道時,機動車應當主動讓行。
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遇老年人、兒童、孕婦、攜嬰者、盲人以及其他行走不便的殘疾人橫過道路,應當停車讓行。
第五十條 在規定的時間內,公交專用車道只準許公共汽車、校車和大型客車通行,其他車輛不得駛入該車道。遇有交通管制等特殊情況時,其他車輛按照交通警察指揮或者交通標志指示可以借用公交專用車道。
公共汽車應當在公交專用車道內按照順序行駛。在未劃設公交專用車道的道路上,公共汽車不得在快速車道內行駛,超越前方車輛時,只準許借用相鄰的一條機動車道,超越前方車輛后應當駛回原車道。
第五十一條 設有出租汽車臨時停靠站的道路上,出租汽車應當在臨時停靠站停靠,不得在站點外停靠,其他車輛不得占用出租汽車臨時停靠站;在未設有出租汽車臨時停靠站的道路上,出租汽車臨時停車上下乘客后,應當立即駛離,不得停車待客。
第五十二條 牽引機動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牽引車與被牽引車均由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一年以上的駕駛人駕駛;
(二)夜間使用軟連接牽引時,牽引裝置上應當設置反光標識物;
(三)道路同方向設有二條以上機動車道的,在最右側車道內行駛;
(四)全掛拖斗車、運載危險化學品的車輛不得牽引車輛;
(五)不得牽引輪式專用機械車以及其他輪式機械。
第五十三條 在道路上駕駛試驗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由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三年以上的駕駛人駕駛;
(二)按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時間、路線試車;
(三)不得搭乘與試車無關的人員;
(四)不得進行制動測試。
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等汽車的道路測試和行駛,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政策創新、管理創新等方式,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道路養護等活動。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低空飛行與道路交通的聯合管理機制。
第五十四條 在同方向劃有二條以上機動車道的道路上,遇有重大活動或者緊急任務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指定其中一條機動車道為應急車道,并設置明顯標志。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在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在應急車道內行駛,其他機動車不得在應急車道內行駛。
第五十五條 因特殊情況需要在限制、禁止的區域或者路段通行、停靠車輛,應當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同意,并按照臨時通行證指定的時間、路線、地點通行或者停靠。
第五十六條 駕駛非機動車應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要求,并遵守下列規定:
(一)駕駛或者乘坐電動自行車時,規范佩戴安全頭盔;
(二)不得駕駛有加裝座位等影響行駛安全的裝置的非機動車;
(三)不得駕駛非法拼裝的非機動車或者改裝動力裝置、速度裝置的非機動車;
(四)通過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遇有放行信號時及時通過,不得在路口內逗留、緩行;
(五)不得在車行道內停車滯留或者三人以上并排騎行;
(六)轉彎前,設有轉向燈的,應當開啟轉向燈;沒有轉向燈的,伸手示意;
(七)制動器失效的,不得在道路上騎行;
(八)自行車、燃油助力車、電動自行車在城市市區道路上不得載人,其中安裝有固定安全座椅的,可以附載一名十二周歲以下的兒童;在其他道路上載人不得超過一人;
(九)未成年人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不得搭載人員;
(十)人力客運三輪車按照核定的人數載人,人力貨運三輪車不得載人;
(十一)不得進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封閉的機動車專用道。
第五十七條 郵政、快遞、代駕、外賣配送等企業應當加強對使用車輛的管理,對從業人員定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對多次出現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從業人員加強約束,督促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安全文明駕駛車輛。
第五十八條 行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進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封閉的機動車道;
(二)不得穿越、跨越、倚坐道路隔離設施;
(三)不得在道路上扒車、追車、強行攔車、互相追逐;
(四)不得在車行道從事兜售、發送物品或者索要財物等妨礙交通安全的行為;
(五)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和滑板車、平衡車、獨輪車等器械。
第五十九條 乘車人不得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不得向車外拋灑物品,不得有影響駕駛人安全駕駛的行為。
第五章 交通事故處理
第六十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交通事故報警后,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處理事故,盡快恢復交通,當事人應當予以配合。遇有當事人拒不服從或者無法清除障礙等情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通知清障單位代當事人盡快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并清理現場。清障單位接到通知后,應當及時到達現場清障。清障費用由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或者駕駛人承擔。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道路、供電、通訊等設施損毀的,駕駛人應當立即報警并等候處理,不得駛離。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將事故有關情況及時通知有關單位。
第六十一條 醫療、急救機構等單位接到救援交通事故傷員的請求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后,應當立即派出急救車輛和醫護人員,組織實施醫療救治。醫療機構因醫務人員、技術或者設備限制無法正常實施救治的,應當經必要的處置后派醫護人員護送到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救治。
對交通事故傷員的救治,任何醫療機構不得推諉、拒絕。
第六十二條 因調查交通事故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查閱或者復制道路收費站、渡口以及其他有關單位記載過往車輛信息的資料。有關單位應當及時、如實提供,積極配合調查。
第六十三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過調查后,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
第六十四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承保機動車強制保險的保險人、承保機動車商業保險的保險人、交通事故責任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五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超過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部分,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機動車一方參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二)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主要責任的,承擔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賠償責任;
(三)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賠償責任;
(四)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次要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六條 因交通事故當事人處于搶救或者昏迷狀態等特殊原因,無法收集當事人證據且無其他證據證明交通事故事實時,經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作出交通事故認定的時限可以中止,中止原因消除后,應當及時作出交通事故認定。
第六十七條 交通事故死亡人員身份無法確認的,死亡人員所得賠償款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代為保管,待死亡人員身份確認后由其轉交。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八條 對違反本辦法的行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除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給予警告、暫扣或者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拘留等處罰外,給予罰款處罰的,依照本辦法規定的罰款標準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情節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九條 有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之一的,處二十元罰款。
有違反本辦法第五十六條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行為之一的,處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
第七十條 有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規定行為之一的,處一百元罰款。
第七十一條 有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三款、第十四條第二款、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之一的,處二百元罰款。
第七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責令排除妨礙;拒不執行的,處五百元罰款。
第七十三條 在城區未依照本辦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配建停車場(庫)的,由規劃或者其他具有相應行政處罰權限的部門依法予以處罰,責令其補建。未經批準,擅自改變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停車場(庫)使用性質的,由規劃或者其他具有相應行政處罰權限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處罰。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五條設置、撤除、占用停車泊位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五百元罰款。
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在規定時速以上不足百分之十的,給予警告;在百分之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三十的,處五十元罰款;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五十的,處二百元罰款;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七十的,處五百元罰款;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不足百分之百的,處一千元罰款;在百分之百以上的,處二千元罰款。
第七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追究責任。
第七十七條 駕駛動力驅動三輪車、四輪車等車輛違反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的區域和時段通行規定的,駕駛運輸砂石、渣土、土方、建筑廢棄物等散裝物料車輛違反行駛線路、時段和限速標準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七十八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記錄和遠程執法采集信息等資料,可以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依法予以處罰。當事人未收到處理通知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在辦理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以及相關工作時一并處理。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審核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記錄和遠程執法采集信息等資料是否符合真實、清晰、完整、準確的要求;未經審核或者經審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第七十九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規定的條件、程序作出審批決定或者發放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檢驗合格標志、駕駛證的;
(二)隱瞞不報或者故意拖延報告重大交通事故的;
(三)阻礙、干涉事故調查處理或者提供虛假證明的;
(四)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予以處罰而不處罰或者只處罰不糾正的;
(五)沒有按照規定實施安全檢查、道路巡查的;
(六)徇私舞弊,不公正處理交通事故的;
(七)違法扣留車輛、機動車行駛證、駕駛證、車輛號牌的;
(八)使用依法扣留的車輛的;
(九)違反規定攔截、檢查正常行駛的車輛的;
(十)其他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失職、瀆職的。
其他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有關的部門、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行為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八十條 除本辦法規定外,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依照《山東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八十一條 本辦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