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等8部門關于大力發展數字消費共創數字時代美好生活的指導意見
商務部等8部門關于大力發展數字消費共創數字時代美好生活的指導意見
商務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
商務部等8部門關于大力發展數字消費共創數字時代美好生活的指導意見
商務部等8部門關于大力發展數字消費共創數字時代美好生活的指導意見
數字消費包括數字產品消費、數字服務消費、數字內容消費以及通過數字渠道實現的消費。為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數字消費潛力,發展新型消費,推動消費提質升級,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擴大數字消費多元化供給,創新和豐富數字消費場景,促進數字消費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激發和增強社會經濟活力。
二、豐富數字消費領域供給
(一)擴大數字產品消費。鼓勵企業加速研發創新,增加人工智能終端產品有效供給,釋放人工智能手機、電腦、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桌面級3D打印設備等新產品消費潛力。加快智能家電、智能安防、視頻照護系統等研發及互聯互通。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培育建設新消費品牌,推動數字國潮等品牌創新發展。
(二)提升數字服務消費。鼓勵運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信息技術,賦能文博場館、旅游景區、休閑街區等相關場所,打造沉浸式、體驗式的多元化消費場景。開展“人工智能+消費”案例推薦工作,推動人工智能與更多消費領域融合應用。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推動教育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加快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利用服務網點電子地圖提升便民服務效能。發展“人工智能+醫療衛生”,提升診療效率,改善就醫感受。
(三)創新數字內容消費。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促進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化、開發和共享。鼓勵運用元宇宙、文生和圖生視頻大模型等技術創新表現形態,推出更多融入博物館藏、非遺元素的數字文創。面向銀發群體,開發老年數字文化體驗等“智慧+”新內容。推進超高清端到端全鏈條貫通發展,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超高清內容供給。支持動漫、游戲、影視、音樂、網絡文學等領域精品創作,鼓勵通過衍生授權、文化共創等模式,促進二次創作良性發展。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虛擬現實電影、LED數字影廳等電影新形態、新業態。開展數字內容消費服務用戶滿意度調查活動,推進數字內容消費服務質量提升。推動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化發展,創新“微短劇+文旅”模式,拓展視聽消費新場景新業態。
(四)拓展數字消費渠道。發展智慧零售,支持實體商貿企業全方位、全渠道、全流程數字化營銷。支持即時零售、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健全品質電商標準體系,引導電商平臺推出品質商家培育舉措,優化以提升供給品質為導向的平臺規則。鼓勵電商平臺加大對產品定制生產、數智供應鏈、人工智能場景應用及偏遠地區物流配送等方向投入力度,推進數字供給與數字消費的精準匹配與有效對接。支持垂直產業電商發展,拓展專業領域消費渠道。
三、培育壯大數字消費經營主體
(五)提升數字消費企業創新能力。強化數字消費相關基礎技術研發,支持建立產學研創新聯合體,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效能。加強數字消費領域創新孵化基礎服務,遴選推廣一批“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加快在數字消費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鼓勵電子商務園區高質量、差異化發展,打造一批引領創新的數字消費企業和產業集聚區。
(六)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優化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加強數據共享、信息服務、資源協同,開展電子商務惠民惠企活動,助力提升中小微和初創企業數字化發展效力。推進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工程,持續拓展農村電商應用場景。實施“數商興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培育縣域數字消費龍頭企業和區域特色數字消費品牌。
四、優化數字消費支撐體系
(七)打造數字消費平臺載體。鼓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豐富數字消費供給,優化數字消費環境,引領數字消費趨勢。加快建設智慧街區、智慧門店、智慧停車場等數字化載體,推動現有步行街(商圈)設施改造和業態升級,推進城市數字更新。探索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推動全球數字創新成果首發首秀首展。
(八)完善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推動智慧物流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有序發展無人機支線運輸和末端配送業務,加快研究制定自動配送車、無人機等相關標準。加強智能取餐柜、快遞柜等配送終端建設,在研發創新、新品準入、產品試用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各地升級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加強縣鄉村網點數字化改造建設。引導電商平臺加強履約一體化體系建設,聯合實體店提升末端配送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九)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推動重點場所開展境內支付宣傳活動,加快銀行卡清算機構等與國際支付平臺互聯互通。加快拓展數字人民幣受理覆蓋面和應用場景,依托數字人民幣智能化、數字化服務優勢和無障礙、適老化服務能力提升數字消費支付便利度。引導銀行、支付機構和清算機構加強合作,充分考慮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需求,做好適老化、國際化等服務安排,提升移動支付各環節的友好度和便利性,持續優化消費支付體驗。
(十)強化要素投入保障。鼓勵盤活利用閑置場館、老舊廠房,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因地制宜發展數字消費體驗中心、數字文化創意園區等多功能載體。鼓勵地方制定數字消費專業人才認定標準,納入本地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在落戶政策、人才引進、家屬隨遷等方面給予一定傾斜。擴大數字消費領域公共數據供給,強化公共數據資源登記,規范授權運營。探索公共數據、企業數據等各類數據資源融合開發,形成高質量數據集和服務產品。依法規范數字產品和服務中的個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動,指導企業做好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和風險防范。
(十一)加強財政金融支持。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數字消費領域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支持。鼓勵金融機構與數字消費企業、支付企業加強合作,共同開發適應數字消費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數字消費項目,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方式融資,促進商業業態數字化提升、場景化改造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降低數字消費企業融資成本。
五、營造數字消費良好環境
(十二)開展消費促進活動。按照“購在中國”系列活動總體安排,指導開展“全國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國際消費季”“服務消費季”“老字號嘉年華”等線上線下融合促消費活動。發揮電子商務渠道優勢,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優質外貿產品進電商平臺、進直播間,不斷拓展國內銷售渠道。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出數字消費券、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等優惠措施,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及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穿透式管理和智能化履約保障能力,做好全流程監管。
(十三)推動國際交流合作。鼓勵中外企業高質量開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數字教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合作。加強“絲路電商”互利共贏、務實合作機制建設,舉辦“電商惠全球”系列活動,打造“生活服務類電商+絲路產業帶”等合作模式,支持海外優質商品和服務通過電商進入中國大市場,更好滿足消費者高品質和多樣化需求。
(十四)促進規范健康發展。支持企業、行業組織加強數字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制定,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設、培育體系。探索“大數據+信用”智慧監管模式,鼓勵電商平臺依托大數據開展信用評價。規范網絡市場秩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強化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提升企業安全風險防范能力。建立健全反映數字消費規模、結構的監測分析體系,開展用戶數字消費信心數據分析和研究,為優化數字服務供給、防范市場風險和制定有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加強數字消費數據收集和分析預測。
各單位要充分認識數字消費在推動消費升級、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產業創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組織領導、綜合協調和政策保障,健全長效促進機制,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做好政策宣介,加強經驗交流,及時總結推廣創新舉措、典型做法,共同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商務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自然資源部 交通運輸部 文化和旅游部
市場監管總局 國家數據局
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