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5-9-22 12:18:22 司法部
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牽頭會同相關部門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嚴肅糾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執法標準不一致加重負擔”“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該罰不罰、粗暴執法”等四類突出問題,解決了一批制約企業發展的執法痛點、堵點問題,形成了不少為民辦實事的經驗執法。截至9月21日,累計為企業挽回損失150多億元。
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專項行動走深走實,現將各地在專項行動中形成的8個為民辦實事典型案例予以發布。這些案例涵蓋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市場監管、城市管理、行政審批等多個領域,既涉及企業重大權益保障,也關乎群眾身邊的“小事”,從不同側面體現了“監管與服務并重、執法與紓困結合”的核心要義,為各地各部門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一是堅持包容審慎,破解執法與發展的矛盾。各地通過預警提醒、調解協商、不予處罰、跟蹤指導等多種方式,引導企業主動糾錯,積極整改,實現“糾錯”與“發展”雙贏。案例6在處理企業排污致魚塘死魚事件中,通過違法預警、組織調解推動企業賠償損失29.4萬元,對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行為依法不予處罰,既維護了群眾權益,又避免企業因處罰陷入經營困境。案例3針對某棉業公司因粉塵噪音被投訴問題,糾正過度執法行為,指導企業改造設備、調整生產時段,既守住生態底線,又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實現“環保嚴監管”與“企業輕負擔”的平衡。
二是聚焦精準服務,打通監管與需求的堵點。各地將“監管”與“服務”深度融合,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治理,在單一的剛性管理中融入柔性服務,通過定制化措施破解企業實際困難。案例1針對農戶小批量柴油運輸難題,創新“農忙柴油保供專線”,提供“定時定點定量”配送服務,同步加強聯合監管,既消除安全隱患,又保障農業生產用油需求,實現“堵”非法運輸與“疏”合法供給的有機統一。案例7通過專家研判、專項核查、跟蹤督辦等措施,妥善解決經營權移交糾紛問題,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不僅保障了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挽回經濟損失40余億元,而且有效維護了政府誠信公信力。
三是創新機制方法,提升執法與服務的效能。各地立足企業實際需求,堅持機制創新,靶向施策破解企業發展困境,執法服務精準高效,彰顯了創新賦能企業發展的實踐成效。案例4針對某科技有限公司專利獲權周期長、核心技術被搶注問題,建立專利快速申請通道,設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提供“一站式”全鏈條服務,助力企業形成專利保護矩陣,彰顯“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實踐成效。案例5探索車輛停放差異化管理,在不影響道路行駛安全、通暢的前提下,對特定區域內餐飲門店門前道路的車輛違停行為依法不予處罰,平衡了城市管理與便民利企需求,以精細化、人性化監管釋放了消費活力。
四是強化協同聯動,凝聚部門與企業的合力。打破部門執法標準壁壘,強化橫向協同與縱向聯動,是實現精準執法、有效服務和復雜問題系統化治理的根本路徑,最終達成政府善治、企業獲益、群眾滿意的多贏局面。案例2針對“食品生產企業是否安裝擋鼠板”的執法標準不一致問題,協調市場監管、應急、消防等部門會商明確整改標準和步驟,指導企業結合實地情況精準有效整改,在妥善解決“執法標準打架”困擾的同時,確保食品安全與消防安全底線不失守。案例8聚焦某啤酒企業因城市發展面臨的噪音擾民、貨車禁行、冷庫安全等難題,統籌協調公安、交通、城管、應急等部門,采取限時錯峰通行、劃定停車區、加裝隔音設備、調整作業時段、更換安全制冷劑等“一攬子”措施,系統性解決企業發展瓶頸,實現“政府有為、企業有感、群眾有獲”。
此次發布的案例,集中展現了各地在規范執法行為、優化服務質效、平衡監管與發展關系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彰顯了“執法為民、服務發展”的法治理念,生動詮釋了“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下一步,司法部將繼續指導各地深化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以典型案例為引領,將規范執法與服務發展、保障權益緊密結合,推動執法更加規范、服務更加精準、監管更加有效,切實增強企業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為民辦實事典型案例
目錄
1.江蘇某市疏堵結合推動解決小批量危險貨物運輸“最后一公里”
2.浙江某區多部門聯合幫扶助企整改破解“標準打架”難題
3.山東某縣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指導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
4.河南某市高效運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助力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
5.湖南某市探索就餐高峰期車輛停放差異化管理新舉措
6.廣西某市輕微不罰助企紓困彰顯執法溫度
7.陜西全程跟蹤督辦助力企業收回經營權
8.新疆某開發區“協調+服務”模式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案例一
江蘇某市疏堵結合推動解決小批量危險貨物運輸“最后一公里”
【關鍵詞】
危貨運輸 指導規范 疏堵結合
【基本情況】
2025年5月,有農戶通過江蘇某市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線索收集渠道反映,農用機械田間作業用油批量小、頻次多、時效短,為了節約成本往往使用普通貨車甚至面包車運輸,常受到交通運輸部門處罰,用油難題長期困擾著廣大農戶。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將此問題交給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跟進處理。
【協調處理】
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會同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部門深入走訪調研,分析研判解決路徑。市交通運輸局制定發布《小批量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規范》,依法為小批量柴油運輸提供安全規程;開通“農忙柴油保供專線”,提供“定時、定點、定量”的柴油配送上門服務。同時,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指導協調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應急管理、公安等部門加強聯合監管,加大對非法運輸柴油行為的查處力度,對參與保供的運輸企業、車輛、人員進行嚴格資質審核和安全監管,嚴防安全事故。
【典型意義】
危險貨物運輸監管的目的在于通過規范管理行為、強化服務保障,以維護公共安全、滿足民生需求。此案中,執法部門將“堵”非法運輸與“疏”合法供給相結合,在嚴格監管非法行為、消除安全隱患的同時,通過優化服務解決農戶生產實際困難,避免了監管過嚴影響農業生產、執法松懈滋生安全風險的矛盾,也為此類案件處理提供了新路徑。
案例二
浙江某區多部門聯合幫扶助企整改破解“標準打架”難題
【關鍵詞】
擋鼠板設置 標準不一 聯合幫扶整改
【基本情況】
2025年5月,浙江某區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召開政企座談會,某企業反映市場監管、應急、消防對于食品生產企業安裝擋鼠板的要求不同,希望得到統一明確的整改意見。經了解,為防控病媒生物危害,市場監管部門要求在通道上設置擋鼠板,尤其車間、倉庫門、物流通道等與外界連通的出入口為必裝區域。應急、消防部門則認為在通道上設置擋鼠板存在安全隱患,依法應予拆除,給企業造成困擾。工作專班將此問題交由區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跟進協調處理。
【協調處理】
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會同綜合執法辦,組織市場監管、消防、應急等單位召開協調會,具體分析場地布局、工藝流線等實際情況,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初步確定設置“快拆”式擋鼠板的解決方案。2025年6月,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協調市場監管、應急、消防等部門聯合入企幫扶整改,指導企業在車間出入口、倉庫門、物流通道等位置累計放置26塊“一鍵拆除”式擋鼠板,在解決企業困擾的同時,守牢食品安全與消防安全底線。
【典型意義】
“執法標準不一致、要求不統一”是本次專項行動重點整治問題。本案中,司法行政機關充分發揮統籌協調、指導監督作用,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精準施策,相關執法部門聯合助企整改到位,以低成本消除違法狀態,為企業營造了安心干事、放心發展的營商環境,也為有效凝聚不同執法條線合力,破解執法標準沖突等現實問題提供了實踐借鑒。
案例三
山東某縣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指導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
【關鍵詞】
環境污染 監督指導 返還扣押設備
【基本情況】
2025年4月,有居民向山東某縣鎮政府投訴某棉業公司生產經營中產生粉塵及噪音污染,經立案調查后,鎮政府扣押了企業生產設備。該企業認為扣押生產設備不合理,造成其面臨生存危機,遂向某縣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反映情況。工作專班研判后,決定由縣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依法開展監督。
【協調處理】
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迅速響應,全面了解有關情況,經調查核實、深入研判,認為鎮政府沒有相關行政強制權,也沒有將該問題線索及時移交有權機關處理,根據《山東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對鎮政府執法不合法問題作出限期整改的監督意見,要求三十日內自行糾正違法執法行為。2025年7月,鎮政府主動退還了扣押的生產設備。同時,為消除企業和周邊居民的矛盾根源,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主動協調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指導企業實施工藝改造,加裝高效除塵設備和隔音設施,調整生產時段,有效解決了粉塵和噪音擾民問題。
【典型意義】
環境執法當“嚴”,服務企業要“優”。執法監管既不能違法,也不能打折扣,本案的處理既及時糾正了違法的執法行為,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的法定要求,督促企業依法進行整改,同時避免了加重中小微企業負擔,平衡了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的關系,實現了群眾滿意與企業安心生產的雙贏。
案例四
河南某市高效運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助力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知識產權 協同服務 助企發展
【基本情況】
專項行動期間,河南某市科技有限公司向市市場監管局反映,專利獲權周期長和核心技術遭搶注的問題長期困擾企業,近年來有3個專利被搶注,損失研發成本近百萬元,市場份額拓展受阻,嚴重制約企業規模化發展。市場監管局了解后,第一時間深入企業調研,并請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參與協調處理。
【協調處理】
市場監督管理局及時對接國家知識產權局,充分發揮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專利預審職能,建立專利申請綠色通道,指導撰寫專利申請文本,幫助企業快速獲得專利授權,專利授權時間從原有的18個月縮短為2個月。同步設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提供包括專利挖掘、快速審查通道對接、侵權風險預警、維權咨詢輔導、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在內的“一站式”全鏈條服務。針對企業核心技術秘密被侵權的問題,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協調有關部門上門開展服務,幫助企業梳理相關證據材料,采取有效維權措施。目前,該企業11件發明專利通過專利預審通道快速獲權,相關技術已形成專利保護矩陣,在市場競爭中重獲主動權。
【典型意義】
規范且高效的行政執法,是維護公平競爭秩序,推動經營主體進一步釋放活力的強有力保障。本案中,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依托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創新服務模式,優化營商環境,有效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的典型案例,是落實“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成功實踐。
案例五
湖南某市探索就餐高峰期車輛停放差異化管理新舉措
【關鍵詞】
交通安全 分類管理 執法精細化
【基本情況】
2025年5月,湖南某市專項行動工作專班組織召開“制造名城·法企面對面”座談會,廣泛聽取企業意見。市餐飲行業協會反映,中晚餐高峰時段消費者常因違停被罰,不僅影響就餐體驗,還易引發矛盾,影響了餐飲行業有序發展。工作專班對此認真研判后,決定由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牽頭研究處理。
【協調處理】
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會同公安交警部門,組織餐飲行業協會、企業代表與停車場經營企業懇談協商,確定實行餐飲企業特殊時段道路停放車輛分級分類管理政策。公安交警部門根據餐飲行業協會提交的需求名單選取符合條件的區域,12:00-14:00和18:00-20:00時間段內停放于此區域餐飲門店門前道路的車輛,如不影響道路行駛安全、通暢,且遇到交通擁堵等需要勸離車輛的情形時可以立即駛離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33條有關規定不予行政處罰。停車場經營企業也同步實行停車位分區、分時段的優惠政策。政策發布以來,社會反響熱烈,餐飲門店用餐的客流量明顯增加。
【典型意義】
道路交通安全是紅線,但不能簡單地“一抓了之”“一罰了之”,必須兼顧執法力度和溫度。本案中,執法部門探索差異化管理,在安全前提下為特定路段兩小時內輕微違停“松綁”,既守住了交通安全底線,又體現了城市交通管理精細化水平的提升,社會反響良好。
案例六
廣西某市輕微不罰助企紓困彰顯執法溫度
【關鍵詞】
環境污染 賠償調解 不予處罰
【基本情況】
2025年4月,廣西某市個體工商戶向12345熱線反映,其釣魚場出現大量死魚。市生態環境局經檢查發現,系上游某企業自備水廠使用次氯酸鈉進行消毒作業,尾水排放流入魚塘造成水質余氯超標所致,依法應予處罰。該企業以違法行為輕微且生產經營困難為由,向市生態環境局申請減輕處罰。
【協調處理】
生態環境執法人員第一時間向涉事企業發出違法預警提示,避免損害進一步擴大,并就案件后續處理向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征求意見。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主動協調推進案件辦理,會同生態環境局,多次組織排污企業和受害者進行調解,積極推動企業賠償釣魚場損失29.4萬元。鑒于涉事企業系初次違法,用于水源消毒作業的次氯酸鈉具有強揮發性,對生態環境影響輕微,并且該企業立即整改消除違法行為影響,積極履行損害賠償責任,未造成其他公共利益受損,市生態環境局根據行政處罰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決定對其不予處罰。
【典型意義】
行政處罰目的在于通過規范執法行為、懲戒教育違法行為人,以警示社會公眾,保護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此案中,執法部門以柔性方式引導企業主動擔責,在避免企業因行政處罰面臨經濟、信譽受損的同時,幫助經營戶及時彌補損失,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避免了“企業受損、群眾不滿”的雙輸局面。
案例七
陜西全程跟蹤督辦助力企業收回經營權
【關鍵詞】
企業經營權 跟蹤督辦 復工復產
【基本情況】
某企業向陜西省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反映,旗下某公司因流動性危機,根據民法典第919條的規定簽訂三方《委托管理協議書》,由所在地某縣經貿局托管半年。托管期間,縣經貿局違背企業意愿變更公司董事會、章程等,導致托管到期后企業無法收回公司經營權,公司面臨停產困境。工作專班將此問題線索交省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重點督辦。
【協調處理】
省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組織相關部門和法律專家認真研判,確定重點督辦事項,轉某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進一步核查。2025年4月30日,市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就企業反映的涉及公司章程修改備案等問題召開專項督導會,督促托管單位(某縣經貿局)向企業移交被托管公司的經營權。經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持續跟蹤督辦,目前,該企業正式收回被托管公司的經營權,千余名員工企業復工復產,為企業挽回資產40余億元。
【典型意義】
本案體現了司法行政機關主動服務企業、優化營商環境的擔當。通過快速響應、重點督辦、專項協調,有效解決企業經營權回收難題,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挽回巨額資產,既保障了企業和群眾的合法權益,也為類似涉企糾紛的高效化解提供了實踐范例。
案例八
新疆某開發區“協調+服務”模式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城市發展 部門協同 助企紓困
【基本情況】
專項行動期間,新疆某市專項行動工作專班通過走訪企業發現,某啤酒企業因噪音擾民問題經常遭到周邊居民投訴,大貨車違反禁行規定被處罰的事情屢有發生,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經了解,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企業廠區所在位置由偏遠城郊變為城市區域,噪音污染、貨車禁行等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新問題。工作專班將此問題移交開發區管委會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牽頭相關部門協調處理。
【協調處理】
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牽頭協調公安、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生態環境等多個部門開展聯合現場調研,分析研判并提出解決方案。針對運輸裝卸及車輛通行產生的噪音問題,在廠區附近劃定專門停車區域,加裝隔音設備,明確10:00至19:00為作業時段;針對大貨車禁行問題,實行限時錯峰通行,將每日0:00至7:00設置為大型貨車通行時間,保障企業合法合規運輸作業。同時發現該企業冷庫制冷劑存在安全隱患問題,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主動協調應急管理局,指導企業將制冷劑由危化物品轉換為較為安全且成本低廉的新型制冷劑,確保企業安全發展。
【典型意義】
讓企業輕裝上陣、放心干事、大膽發展是規范涉企行政執法的應有之義。此案中,司法行政機關聚焦部門、群眾、企業三方需求,協調指導相關部門在規范市場秩序的同時,通過優化監管方式、強化服務意識、創新政策制度等舉措共同助企紓困,達到政府有為、企業有感、群眾有獲。
日期:2025-9-22 12:18:22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